close

『一點都不好笑!』

幽默感是一種正面的人際關係,使孩子對自己有正向的認同也較有自信,對未來在生活上的抗壓、抗挫折能力都比較好。根據一些兒童幽默能力發展的研究指出,學齡前和小學低年級時期,是開始培養幽默能力的黃金期,透過成人的引導和提供溫暖支持的環境,孩子的幽默能力,非但得以萌芽,更會在日後生根茁壯。 

 
 

 
有些孩子遇到上述的情形會生氣,有些孩子卻能夠化解尷尬,差別就在「幽默感」,這份幽默感其實是慢慢發展而來的。 

 

 


平日在處理管教問題或親子互動時,爸媽也可以把握機會示範正確的態度,即能將幽默的種子帶進家庭,也種在孩子的心田,您可以試試以下的方法: 

用幽默化解教養衝突 
當親子之間起衝突時,爸媽若用權威高壓的方式要求孩子聽話,有時只是讓衝突更加嚴重。例如:爸媽要求孩子刷牙,孩子耍賴,這時爸媽可以用一點誇張的表情說:「如果你不刷牙,去幼兒園見到老師打招呼時,老師會被口臭醺得昏倒啦。」孩子看了你的滑稽動作,可能會覺得好笑,就自動去刷牙了。 

與孩子分享自己小時候的趣事 
孩子通常會對父母小時候的事情感到很好奇,特別是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跟孩子分享你是如何以幽默的方式,化解了困難。有一次孩子回來說同學罵他笨蛋…,爸爸說:「我小時候也有人說我笨蛋,我跟他說我是人又不是蛋。」這樣的對話,可以幫助孩子放鬆心情,面對困境。 

給孩子機會練習表現幽默 
這個年齡的孩子語言發展的速度變得非常快,新增加的語言能力,提供了孩子一個很大的空間,可以玩語言遊戲,例如:講笑話、猜謎語、玩腦筋急轉彎遊戲等。當孩子講笑話時(或許孩子覺得很好笑,但父母聽起來一點也不好笑),不要批評孩子說的笑話不好笑(即使是實話),潑孩子冷水。請當個有童心的聽眾,給孩子一點笑聲與鼓勵,善用機會,啟發孩子的幽默。 

幽默感是生活中的潤滑劑,可以幫助孩子克服挫折和緊張,是一項重要的生活技能。爸媽不妨在日常生活中與孩子一起練習幽默的對談,當孩子最忠實的聽眾,親子互動時,如果能多加上一點幽默,關係也會變得更融洽,只要你不吝惜給孩子笑聲和支持,孩子的幽默感自然會更上一層樓。

祐祐現在已經快六歲了~

但是在這點“我要贏”這方面的觀念我們還在努力的勸導他!!!

是輸的感覺不好~但是贏也是要經過不段的努力~

畢竟你不是天才~沒有努力~得到的果實是不好吃地~~(努力中雖然YOYO的外號是輸不起弟~)=.=\\\\

我要贏!

「挫折容忍力低」是現代孩子普遍存在的現象,父母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基於愛孩子,捨不得讓他們遭受挫折。兵來,爸爸幫你檔,水來,媽媽幫你掩,結果,孩子的成長一路順遂,遭逢挫折時,失落的情緒難免無法控制。如果只能贏、不能輸,人生還有那麼長的路,要怎麼走? 

 
 




對於這個年紀的孩子,喜歡比賽與刺激,期待贏的快感,但,輸不起。雖說輸贏乃兵家之常事,可是,當輸的時候,心理那種酸酸的、不甘願的感覺,就連大人都得深呼吸幾口,也才能表現出神態自若的樣子。 

 

 


當孩子表現出挫折、沮喪時,您的反應如何?父母的反應往往在不知不覺間,深深影響著孩子處理挫折的方式。 

找出原因 
先幫孩子找出導致他沮喪的原因,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生氣或沮喪,您不妨和他談談,究竟是什麼事惹他生氣,和孩子談談他的難題,不僅表示您關心他,也可以幫助他學習自己找出鬧情緒的原因。 

同理情緒 
當孩子因失望大哭一場或拳打腳踢時,可以鼓勵他用言語把情緒表達出來。如果孩子因生氣、害怕而感到挫折,您可以同理孩子,告訴他:「我知道你現在因為…很生氣」,雖然一時無法減輕孩子的憤怒,和他談談他的感覺卻能幫助他快點克服憤怒和恐懼。 

正向表達 
孩子需要知道表達情緒的方式有好壞的不同,跟孩子一起想出不影響其他人的表達方式,例如:說出自己的不喜歡…;去從事自己喜歡的活動調整情緒…。這樣等於告訴孩子,你對他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有信心,自己會想辦法解決自己的難題。 

以身作則 
孩子小時候很崇拜父母,把父母當做神,對於好勝心強的孩子,父母不妨把自己過去的挫折經驗講給孩子聽,讓他看到即使是心中的神,也不是每次都會贏。 

學術研究早已知道運動跟智慧、情緒發展有關,運動不只是鍛鍊身體,它帶給孩子生命的教育更甚於體魄的強健。在教育孩子面對挫折上竟是沒有比體育競賽更好的方式,球類這種團隊的競賽,它讓孩子知道我自己好,不一定會贏,必須整個團隊好才會贏,這不正是社會競爭的正確態度嗎?透過運動競賽讓孩子擁有正確的心態,在生活上,對贏的褒獎和輸的貶低,不要太過分,人生沒有永遠輸的事,輸贏經驗多了,孩子就能跳脫怕輸的恐懼。

在我們對抗這句話的最好方式~真的我試過的最棒方式就是.。。。不要看電視

當你不和道有這項東西時~你就不會想買~不然看久了就是會被催眠了

有時候需求不是必需的~只是心靈上的滿足與虛榮心罷了

其實中斷這一項就會改善“我也想要”很多了~雖然在學校小朋友也不免比較~但其實轉移注意力也就還OK

身教真的很重要~像不看電視這檔事~就大人而言也要再多多自制的

『我也想要買…』

您家的孩子是否也常無法抵抗廣告或同伴擁有新奇東西的誘惑,想要買這個又想要買那個呢?廣告商品不斷推成出新,難道非得把所有的玩具都買回家,滿足孩子的「想要」的慾望嗎?其實,只要懂得把握機會和孩子討論,即使在幼兒園階段,孩子也能學會管理自己的消費行為,聰明消費喔! 

 
 



這個年紀的孩子很容易受同儕影響,友伴之間往往因為看同一個節目,而開始著迷於從節目衍生出來的某個商品,這些因素都會讓孩子成為最容易被廣告有效操控的一群。 

 

 


帶孩子出門購物時,你是隨心情起伏的大肆購買,還是心裡已有張購物清單,能夠有計畫的進行購物呢?如果孩子總是跟著你沒有目標性的胡亂購物,甚至家中已充斥著各式購買了卻沒有使用的物品,爸媽就必須重新檢視自己的消費行為喔! 

好的購物習慣,幫助孩子想清楚再買 
對孩子來說,看見任何喜歡的商品,總是希望爸媽就能立刻幫他買回家,隨著年齡增長,爸媽需要引導孩子想清楚再買。爸媽平日購物時,也可以列清單再採購,例如:上超市購物前,先跟孩子一起檢查冰箱裡的雞蛋、青菜和牛奶的量還有多少?儲物櫃裡的衛生紙和牙膏用完了沒?為孩子示範正確的購物習慣。 

聰明看廣告,別讓廣告牽著走 
孩子常興沖沖地買了廣告熱賣商品,沒多久,他會發現這個東西在廣告上看起來比較好玩,實際上並沒有那麼神奇。這時,爸媽可以把握機會和孩子討論,鼓勵孩子告訴你他對廣告的看法,然後再讓他描述使用那個產品後的感受,讓孩子練習批判廣告的訴求。慢慢地,孩子就不會對廣告的說辭照單全收,知道要做比較,這麼一來就不易被廣告牽著鼻子走。 

學會延遲滿足,成為聰明的消費者 
很多廣告不管是針對成人或是孩子,通常都會讓人覺得擁有此項產品,會讓你「更快樂、更幸福」。當孩子一覺得有需求或欲望時,就要求馬上得到滿足、不能等待,這其實是一項很危險的「生活教育」。爸媽可在這個過程中教導孩子發展自我延遲滿足的能力,例如:提供孩子一個小本子,每當他想要禮物時,請他先記錄下來,到了有機會要送禮物給孩子時,再請他把本子拿出來,選一個最想要的禮物。 

很多人在討論幼兒的金錢觀時,多半著重在數概念的發展,或教導孩子有效地運用金錢,購買物美價廉的東西,長大成為一個精明的消費者。這些的確都是很重要的學習方向,不過,有一點更是爸媽應該關心的:引導孩子認清廣告,並能控制欲望,學習管理自己的消費行為。爸媽和孩子重複地溝通這些概念,練習做購物清單時,不僅會讓孩子在每次購物前,檢視自己已擁有的和還缺少的,也會漸漸學習到「需要」跟「想要」之間的不同。

 

資料來源奇蜜育兒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bolan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