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台灣有時真的覺得我們的健保實在太好用了

之前感冒都沒有想去看醫生沒想到這次嘴巴要張開會痛---顳頷關節痛

還是去看了一生,也真的有用~有時還是不要找皮痛~不舒服就敢快去看

想要讓身體自己好~年紀大了~粉慢的,不過試過這麼多的東西我發覺熱敷和網路上有在說的

用筷子自己diy復健蠻有效又不用花太多錢~上次看了牙醫說如果要做咬合板可能會有一些特殊原因

像是會磨牙或真的有需要~小診所都要自費約八千元但是又近又方便隨時去調整

大醫院有可能要自費也有可能免費但必竟掛號費和等待的時間就不短了~

9/6都過了一個月了,雖然不痛了但還是會有喀的聲音~所以還是要持續的好好復健

但是這一陣子一不痛了就真的不去理它了~這樣真的不好

 

嘴巴要張開會痛,會痛的地方是在右邊骨頭連接(耳朵前方)處

 

嘴巴張開會痛,痛的地方在右臉骨頭連接(耳朵前方)處,這是典型的顳頷關節痛。 我們的下巴,裡面的骨頭是一塊U字型骨頭,叫「下頷骨」,骨頭兩邊藉著左右兩個關節連到顱骨,這兩個關節就叫「顳頷關節」。關節包著關節囊韌帶及一些與咀嚼有關的肌肉。 顳頷關節痛通常是關節周圍的韌帶肌肉勞損造成,包括:長時間嚼口香糖、吃太多堅硬得食物…,可能在第二或第三天發作,跟平常我們打球後肌肉痠痛沒有兩樣。打球引起的酸痛在一陣子不動時會變的僵硬疼痛,活動後會變柔軟,疼痛會減輕;顳頷關節痛也一樣,一夜未動會較僵硬,隨著吃一吃東西,活動一下關節,症狀會改善。 一旦出現顳頷關節痛,則應避免再咬硬的食物及口香糖,可以局部輕鬆按摩關節疼痛部位及熱敷,必要時可服用一些止痛劑,通常會慢慢好起來。有時即使不治療,幾天後也會自己改善。萬一症狀持續不癒,可找耳鼻喉科醫師或專門看顳頷關節病的牙科醫師做進一步鑑定。

 

文/陳百騏、黃重景

許多人常在打呵欠時,嘴巴大開,或因嘴巴張太久,導致開合會痛,甚至吃東西時,感覺臉部的關節會有「喀」、「喀」聲;嚴重時,甚至在咬硬物時,會有一陣酸楚,直達耳朵,讓人不勝其擾,卻又不知該找哪一科治療。

門診中,常有患者明明是要來治療其他部位,卻會在無意中,談起嘴巴張不到兩指寬,或是張嘴時,得要「兩段式」開啟(即是嘴巴剛張開時,感覺痠痛,等聽到「喀」的一聲,才能將嘴巴張到最大),經過治療後,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是生活中常見的疾病,病名為「顳顎關節半脫位」。

顳顎關節位於外耳道前方,會因為長期不當使用而磨損,造成脫位或半脫位現象。原因有很多,除了上述的打呵欠、看牙醫,還包括長期只用某一邊牙齒咀嚼食物等,這些原因都會讓兩邊的顳顎關節失去平衡。

另外,多數患者還伴有眼皮不自覺跳動,以為是「左眼跳福,右眼跳災」,殊不知因為顳顎關節半脫位,已經影響到臉部其他相關神經了。

中醫的治療方法,內科可在「下關」、「合谷」、「陽陵泉」、「足三里」等穴針灸治療,鬆弛患部緊繃的神經,再以傷科手法讓顳顎關節復位。

若是發現有上述「顳顎關節半脫位」症狀,除了來中醫就診之外,平日可在家以溫熱毛巾,熱敷下巴到顴骨的半圓部位,再微微張嘴,讓上下牙床緩緩向左右移動,有助於緩解患部的疼痛。

(作者分別為高雄市濟世中醫診所院長、傷骨科技術師)

 

顳顎關節錯位。

又叫做顳顎關節障礙,西醫是看顳顎關節科開刀或做咬合板,但是您也可以試試自己治療矯正,或找正骨師矯正。


顳頜關節又稱下頜關節,古稱之頰車關節。

下頜關節周圍有關節囊包復,囊的側璧為韌帶所加強,但前璧較薄弱鬆弛,無韌帶加強。


而且張口時,髁狀突向前移至關節結節之下,處於不穩定位置。

當過度張口,如大笑、打哈欠、拔牙、嘔吐等動作時,下頜骨的髁狀突容易經前璧越過關節結節,形成下頜關節錯位或脫臼。

下頜關節錯位,也就是下頜關節混亂症,是指下和關節突與顳下頜窩之間因外力引起微小的移動,引起開口障礙。


引起的原因很多,常見的有開口過大、嚼硬物、受外力打擊、慢性發炎、軟骨盤損傷。


臨床表現有開口受限、咬合不正、語音失常、下頜關節酸痛、開口時出現彈響音等,各人表現不一。


DIY:


1站在鏡子前面。


2用一支竹筷子橫咬,越向裡面越好。


3上下門牙中縫對齊用力咬。


4用手按摩傷側關節,然後邊按摩邊用力咬一下放鬆一下,這樣做15分鐘。


一天做三至五次,這樣做幾天以後就會比較好了,這樣就能慢慢改善了,初期咬的時候會很痛,力道可以放輕,等比較不痛時在加重力道。

顳頷(顳顎)關節

顳頷關節失調症(TMJ dysfuction)泛指顳頷關節及咀嚼肌發生疼痛及功能異常的一種症狀,當在用力張開或咀嚼硬物時,兩頰處會有疼痛感以及喀啦聲,甚至有時不小心張口大笑或打噴嚏時,引起下巴關節半脫落而無法張合嘴巴。(就是台語俗稱的「烙野孩」)。

顳頷關節是掌管張閉口的重要關節,它位於耳朵的正前方,由顳骨的關節窩與下頷骨的關節突形成關節,在關節窩與關節突之間有一層纖維軟骨所形成的盤狀結構,稱為關節盤。這些構造是組成顳頷關節最基本且作為抗壓、抗耐磨的構造。在咀嚼運動中,顳顎關節也具負重功能,因其有關節盤、韌帶及附近強大的肌肉群使其穩定,所以不論進食、說話、喝水幾乎無時無刻都在運動顳頷關節,因此患者如有張口疼痛、張閉口有異常聲音、下巴脫臼、顏面肌肉痠痛、咀嚼疼痛、耳內疼痛等等,都有可能造成顳頷關節障礙的原因。
  病因
1. 外力撞擊:如車禍、運動傷害。
2. 過度使用:如嚼食檳榔、口香糖或堅硬的食物等。
3. 心理因素:如緊張、焦慮、憂鬱導致顏面肌肉無法放鬆。
4. 咬合不良:如齒列不整、缺牙。
5. 作息不良:常熬夜,睡眠品質欠佳。
6. 先天韌帶鬆弛。
7. 全身性關節炎:如類風濕關節炎。
8. 夜間磨牙。
症狀
1.顳頷關節疼痛或不痛均時有聲音
2.下頷骨在活動的開始和結束都會疼痛
3.下頷骨在活動時會歪向一邊且角度受限
4.下頷骨卡住,突然覺得咬東西時怪怪的
5.顳頷關節水腫
6.正常動作下顳頷關節會有酸痛感
治療
物理治療:如超音波(Ultrasound)和經皮電刺激(TENS)以及低能量雷射(LASER)等,都有不錯的療效。
震波治療:針對軟組織深淺度的不同及慢性筋骨疼痛施予強弱不等的能量,加速軟組織再生及修復的結果,恢復應有的生活品質。一週打一次即可。
平均3-5次即可恢復八至九成,是一種非侵入性、免開刀、嶄新的治療方式。

 

居家衛教
1. 治療期間避免過度張嘴、一般建議勿超過一指幅寬,在食物的調理方面,盡量切成小塊,
避免再次受傷。
2. 盡量避免一直使用同一側的臼齒咀嚼。
3. 少吃需要多次咀嚼動作的食物,如口香糖、肉乾、魷魚絲,堅果類食物等。
4. 少做伸出下顎的動作(如擦口紅)。
5. 避免門牙互咬過緊,嘴唇可以緊閉但牙齒不要咬合。
6. 經常用鼻子而非口呼吸,並試著放鬆嘴旁邊的肌肉。
7. 如果想打哈欠時,將手掌抵住下巴,不要讓下巴過分張開。
結論
要避免此症復發的關鍵,在於平時正確的保養運動和姿勢,而不是冒然自行服藥或推拿按摩的結果,不是毫無幫助就是往往更加劇病情。唯有正確的診斷適當的運動和治療方法方能完全痊癒。

 

其它參考資料

http://www.dentistry.com.tw/tw/modules/tinyd2/index.php?id=12

http://www.dvcdental.com.tw/service4.php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bobolandd
    全站熱搜

    bobolan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