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奇蜜育兒報

 

媽媽,我好餓…

最近聽到有家長跟學老師反應…每天到學校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孩子都會說肚子餓,沿路吵著要買點心,有一次,買了一個麵包給他,竟然吃光光。這個時間孩子應該才剛吃過點心,孩子在學校到底吃了多少?有沒有吃飽?有時候看到學校菜單上所列的餐點,很多都是孩子平常在家不喜歡吃或不曾嘗試的,在學校,他都會吃嗎?還是都沒有吃呢?

 
 


初入園的新生,很常出現飲食的問題,有的吃東西慢、有的很挑食;有的重玩不重吃、有的邊吃邊聊天;有的上學前只喝牛奶當主食,對於吃正常的食物有困難、有的家裡照顧的太好,自理能力弱,無法自己用餐…,各種狀況,層出不窮。

在開學階段,少部分的孩子會因為個性上的羞怯或是尚未建立安全感,而不敢主動開口跟老師說:「還想吃」。此時,則需請您在孩子回家表達後,鼓勵孩子主動表達自己的需求並提供老師相關訊息。若孩子不適應學校的餐點,在學校裡,老師通常會採取一些鼓勵的方式,從「少量」或「試一口」開始,逐步調整孩子的飲食習慣。

因為孩子正處於發展階段,再加上豐富的好奇心與行動力,在學校遊戲了一天,傍晚五~六點接孩子時,往往已是孩子需要用餐的時間了,肚子餓也可能是孩子正常的生理反應。
如果您對於孩子在學校用餐的狀況有疑慮,可與老師分享討論,一起找出原因,親師共同幫助孩子度過飲食適應期。

 

 


除了透過學校老師以鼓勵的方式逐步調整孩子的飲食習慣,在家裡,您可以…

提供新嘗試:
有些孩子有偏食習慣或排斥新食物,讓他多接觸、嘗試,通常能改變孩子對於食物的偏好,給孩子多一點的機會接受與練習。提供孩子健康的食物,並讓孩子參與買菜、烹煮的過程,讓孩子產生參與感,進而喜歡嘗試各種食物。

慎選零食解饞:
零食並非完全不能吃,但要注意吃的量、種類和時間點。在接送孩子時,避免因為孩子曾經表達肚子餓,而給予過多的零食(包括:油炸品或是蛋糕、餅乾),如此,往往容易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下午帶來的零食比較好吃,而減少了午餐與點心的食用量。您可以提供孩子營養又可解饞的食物,如:水果、優格等。

規律作息、健康飲食:
餓了就吃,渴了就喝,這個看似簡單的生理需求,為何在現代孩子身上很少看見了呢?是因為孩子的活動量不夠所以不覺得餓或渴?還是「填鴨式」的飲食方式或錯誤的飲食習慣打壞了生理的自然反應?亦或是不規律的作息,讓孩子的飲食也跟著起伏?檢視一下自己與孩子的生活,重新調整一下吧!

幼兒期建立的飲食習慣與飲食品味將會影響孩子的一輩子,也是爸媽最須介入,並扮演正確引導角色的關鍵時期,多吃不等於健康,如何均衡攝食,才是大學問。另外,國外研究發現,味覺遲鈍的孩子比較偏好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而口味養成愈重,將會造成很多負面效應,味蕾會對食物愈來愈不敏感,日後口味要愈來愈重才有感覺,飲食也需要添加更多重口味,對健康影響更大。建議您在家中的飲食盡量以清淡健康的飲食為主,減低孩子對於重口味的飲食偏好,幫助孩子健康長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bolan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