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個月的寶寶來說,吃手標誌著寶寶的心理發育進入到一個新階段手指功能的分化和初期的手眼協調階段,是智力發展的一種信號。

吸吮帶來滿足感
寶寶天生就有吸吮、尋乳與吞嚥的本能,進食不但能止飢,還能帶來心理上的滿足與快樂,一旦這種連結印象建立,很快地,他便會想要將所有伸手可觸及的東西都往嘴裡塞,而最方便的莫過於他的手指了!

「為什麼寶貝只要拿到東西,就通通要往嘴巴裡送?」這幾乎是許多爸爸媽媽普遍的煩惱,追求口慾的滿足是人類最原始的需求,嬰兒藉由吸吮手指、腳趾或安撫奶嘴等,來獲得安全與愉悅感,口腔也是寶寶最早用來探索世界的“工具”,對於任何好奇的東西都會想嚐一口看看,這是其認識世界的方式。
  
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依德即指出,從出生到1歲左右處於口腔期 又稱口慾期,這時期的嬰幼兒經由口慾的滿足來得到撫慰與安全感,除了喝奶以外,也時常會養成吸吮手指或安撫奶嘴的習慣。從心理學觀點來看,若口腔期的吸吮需求無法獲得滿足,有可能使孩子感到受挫、出現缺乏安全感的傾向,進而導致日後產生負面性格;因此,適度地滿足嬰幼兒的吸吮需求,是必經的正常歷程。

吸吮除了天性影響之外,毛心潔表示也有幾種可能:

 

  1. 孩子被丟在陌生、不熟悉的環境中,因為感到害怕而吸吮手指,藉以獲得安全感。
  2. 家長太過忙碌,忽略孩子情感需求,寶寶感到無聊、不受到關注,只好吃手指來尋求慰藉。
  3. 小嬰兒沒被餵飽,又不會表達,只好吸吮手指發洩。
  4. 孩子個性比較害羞,一緊張就想吃手指。
  5. 幼兒6個月左右牙齒開始萌發,可能因為癢感、想要磨牙,因此用手摸牙齒,乍看之下很像吸吮。

過度吸吮的壞處


過度吸吮手指/奶嘴,也可能會帶來不良後果,包括:

  • 病從口入。最常見的就是感染念珠菌,使得口腔長出白白的菌斑;或是吃進手部的細菌,而得到腸胃炎,還有大家最害怕的腸病毒,都有可能經由手部傳染病菌。
  • 手指長繭、變形。長期吸吮手指,手指皮膚因而處於浸溼狀態,容易變脆弱,可能導致手部長繭或糜爛,長久下來,甚至會讓手指變型。
  • 不利牙齒發育。長期過度的吸吮習癖,可能會影響到以後長出來恆牙的位置以及齒槽骨的形狀,導致上顎牙床齒槽骨前突及狹窄、前牙開咬或後牙錯咬等異常咬合現象。
  • 養成依賴習慣。當孩子養成睡覺一定要吸手或奶嘴才肯入睡,或是一緊張就吸吮手指,一旦養成習慣,想要再戒除就會很困難。到了3、4歲還在吸手指或奶嘴,可能還會被同學取笑

6原則~健康度過口腔期
有些家長會疑問:「吃安撫奶嘴會不會比吃手好?」,對寶寶而言,吸吮手指比安撫奶嘴方便,可以隨時隨地想吃就吃,但寶寶常常到處亂爬後,再將髒兮兮的手塞進嘴裡,令父母心裡捏把冷汗!因此,假如想要拿安撫奶嘴代替寶寶的手指,也是可以的,只是清潔、上癮的問題同樣不可輕忽。
  
一般而言,約1歲~1歲半,就可以開始慢慢戒掉吸吮習慣,大部分的孩子大多可以順利自行停止這種習慣,但有些孩子可能需要家長從旁鼓勵、誘導。

吃手會影響孩子的齒型發育?


3歲寶寶吃手,父母不必太過擔憂!3歲之前,寶寶正處於乳牙的初步發育階段,在這個階段寶寶的吃手行為,還不至於對寶寶日後的齒型造成太大的影響,因為每個人都有第二次的長牙機會,即便乳牙長得參差不齊,只要長恆齒時多加註意,還是有機會長出一口漂亮的恆齒來的。但是,乳牙若發育不良,還是會產生或多或少的後遺症,所以,父母最好能讓寶寶在3歲前改掉吃手的毛病,確保日後的牙齒健康。 4歲是寶寶牙床發育的關鍵期,吮吸手指的動作可能會導致恆齒前傾。因此,如果3歲的寶寶過度地吃手,就有可能導致恆齒的齒型缺陷,父母除了用各種方法來協助寶寶改掉惡習外,也可以每天用手指有意識地為寶寶做牙齒按摩。按摩的方法是,用食指朝寶寶吃手時手指的反方向,做緩慢的按壓動作,並注意確保成人的手部清潔

延伸閱讀

戒掉寶寶吃雞腿的習慣

如何看待寶寶吃手行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bolan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