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恭喜!紅包拿來

說到壓歲錢,不少朋友的童年經驗是全部「充公」,現在,身為父母的您是如何看待孩子的壓歲錢呢?給孩子的就是孩子的,還是交由爸媽全權處理?孩子有使用的權力,還是有約定好的使用的原則。 

 

 


各個家庭對壓歲錢的處置方式不盡相同,但是,孩子能夠自主的期望卻是不變的。這筆數目不小的壓歲錢,最普遍的做法:到銀行開戶存起來;存在孩子的錢筒裏;放在媽媽銀行,用本小本子記帳…。這筆錢也許一年一年的累積存下去,也許就拿來為孩子繳學費、上才藝、貼補出國旅遊、買玩具、買故事書……等。 

雖然這個階段的孩子還不是很有能力管理錢,但是他們對數字與金錢都已經稍具概念,如果把握機會,倒是能以零用錢的方式引導孩子,孩子手上有一筆錢,正是父母教育孩子如何規劃用錢的大好時機。 

 

 


在孩子提出要求時,先了解他想要錢做什麼?送孩子一個小撲滿,讓他學著存錢;隔一段日子,讓他享受用自己存的錢買心愛物品的樂趣。 

用少許零用錢,學習不衝動購買 
目前孩子還小、自我約束力還不夠好,爸媽可以先試著給孩子少許的零用錢來練習正確的消費行為。例如:每天5元,或一星期給20元。帶孩子上街購物時,約定好如果要買「想要」的小玩具、零食或用品時,就只能用自己的零用錢。 

在剛開始的時候(這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孩子一定會不假思索地把錢馬上花掉,隨後他又會發現更好的東西,這時,爸媽可以跟孩子說:「我知道你很想買這樣東西,但是你已經把這星期的零用錢花掉了。如果你真的很想要,可以等下星期拿到零用錢再來買。」 

鼓勵存錢,讓孩子自己決定如何運用零用錢 
孩子在學習用錢的同時,必須知道要「存」才有得用。很多爸媽對於究竟是否該給孩子零用錢?何時給?給多少?都有許多不同的看法。爸媽可以先買個撲滿給孩子,每天給予定額的銅板,讓孩子能夠天天存入自己專屬的撲滿裡。一段時間後,可和孩子討論給零用錢的方法,究竟是天天給比較好呢?還是每週或是一個月給一次比較好? 

當孩子看著零用錢「積少成多」,他不僅能學會「小錢也能累積成大錢」的概念,也會覺得相當有成就感。當孩子看中想買的東西時,陪他算一算撲滿裡的錢已經存足夠了嗎?如果不夠,還差多少錢?當孩子自己存錢想購買喜歡的物品,除非有危險性,建議爸媽務必尊重孩子的選擇,不要過度干預他用錢的決定,否則便就失去鼓勵孩子自己存錢的意義了。 

由於等待存夠錢的歷程可能相當長,透過有目標性的儲蓄,孩子不僅可以培養「等待」的能力,也將學會更謹慎的用錢;當好不容易存夠了錢,買到喜歡的商品時,他也會格外的珍惜。 

對孩子來說,體驗只能用有限的零用錢來買東西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難處,是很重要生活經驗;爸媽常常帶著孩子練習,慢慢地,孩子就能學會思考如何做比較好的選擇,而不再是一個衝動的購物者了。

『啊!小心』…孩子的「安全意識」

你有沒有發現自己常不知不覺地脫口大喊「小心!」正因為生活環境中很多的設備或設施,並非專為兒童所設計,因此,他們必須學著過大人的生活,又因為孩子的好奇心使然,讓他們只要一有機會,就想要嘗試平常被禁止的活動或是用品。 

 
 



平常大人面對或處理孩子面對危險環境或物品的方式,大多採取藏起來或是由大人先幫忙處理好,讓孩子趨避這些有可能造成傷害的地方,這樣一來,孩子就可以在大人的掌控之中,把觸碰危險的機率降到最小。然而,在保護越周密、所有環境皆安全中長大的孩子,自我保護的意識也相對的較為薄弱,孩子在「不可以」的狀況下長大,缺乏了解「不可以」背後的原因,一但脫離了情境,所有的安全意識也就蕩然無存。 

 

 


安全意識是靠日積月累的經驗中獲得,就算是大人,偶而也會因為一時不小心或太大意而受傷,更何況是孩子,因此讓孩子有嘗試的機會,並在過程中提供他們正確的操作技巧,以及在受傷時的因應之道,即是建立安全意識最好的方法。 

好玩又安全的廚房 
讓孩子一起進廚房,選購適合孩子使用的刀具、烤盤與防燙手套,一起切水果、烤蛋糕,但是,插電、開火仍然需要由大人代勞,不小心燙傷了,記得一定要先沖冷水。 

燙傷處理步驟: 
沖(在流動冷水沖三十分鐘) 
脫(在水中小心去除衣物,若衣物黏附過緊,不可強行脫除) 
泡(在冷水中持續浸泡三十分鐘) 
蓋(覆蓋乾淨毛巾,不可塗抹任何物質在傷口) 
送(趕快送醫) 

常被忽略的開關門 
孩子小小的手指常會陷入這些不起眼的小縫隙,例如:手隨著電梯的門開啟一起夾入門縫中、按下電動動車窗時,把手掌邊的肉一起捲入,亦或是關車門、手扶在門框上,不小心一關門就夾到手指頭。被夾到時,先檢查,如果是瘀傷可以用冰敷減低疼痛,如果有傷口就要消毒包紮,如果有大而深的傷口、壓觸會產生劇痛或因疼痛無法動作,可能發生骨折,就需盡快就醫。 

瘀傷處理的步驟: 
將瘀傷位置抬高,把冰墊直接放在傷口上,10分鐘後取走冰墊而不敷任何藥物,每隔10分鐘冰敷一次,每次冰敷10分鐘。如果只是輕微瘀傷,前三天冰敷受傷處,三天後再熱敷傷口處以消腫。 

如有傷口流血,有三個處理步驟: 
1.先用生理食鹽水,或是煮沸過冷開水沖洗傷口,尤其傷口有灰塵或較不乾淨時,需要趕緊沖洗傷口。 
2.以紗布止血並加壓傷口。 
3.以優碘擦拭,再用紗布覆蓋。 

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還可以一起討論新聞報導中不小心被果凍噎到、拿著叉子奔跑戳傷鼻子的意外、電梯門上那張「螃蟹夾手」的警告標示及捷運牆面上鞋帶夾入手扶梯的提醒。 

當孩子發生意外時,爸媽一定要鎮靜,一方面給孩子心理支持,一方面也要做必要的緊急處理。平時如能多吸收急救常識與技巧,當發生危險時,能給予立即適當的照護,以減少傷害程度。尤其把握送醫前的黃金時間,進行一些基本處理,絕對能降低傷害的程度。 
跌倒摔跤之後,他走路會更小心,打翻弄壞之後,他做事會更警醒,在可接受的範圍內,讓孩子有機會嘗試,幫孩子建立正確的知識與安全意識,未來的路就可以走得更順暢、放心。

資料來源奇蜜育兒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bolan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