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情況我們這二個小孩就很少發生

雖然是有假想的辦家家酒但是因為有去幼稚園上課的關係

他們並不是假想的朋友而是幼稚園同學的名字 ~我想這個情況可能會發生在

獨生子女上或者是還沒有去上學的小朋友方面吧

 

資料來源奇蜜育兒報

孩子居然會幻想好朋友?爸媽別緊張
「媽媽,小傑跟我在畫圖喔!」,哪有小傑?看看屋裡四周,不禁讓人心裡毛毛的。孩子到底在說誰?是不是太孤單,才亂說亂想呢?

別擔心!這只是孩子幻想出來的朋友。通常3歲多的孩子,開始對角色扮演遊戲產生興趣,「假想友伴」往往就會在這時出現。在孩子的心目中,他是最忠實的朋友,能解決很多事情,只要有需要,隨時都可以來到身邊作伴。

通常排行老大、獨生子、或是較少玩伴的孩子比較容易有假想友伴。主要是因為他們需要情感的倚靠。所以,當寶寶出現這種現象時,爸媽不用太緊張,也不要刻意闖入或干涉他的幻想世界,請多聽聽他的感覺,讓他藉由假想友伴幫忙分擔心中的小秘密或情緒。只要經過半年或一年,這個現象就會隨著生活及人際範圍的擴展而逐漸消失了。

  你家孩子也有「看不見的好朋友」嗎?
3~6歲的孩子常會假想出一個或數個玩伴,他會帶著假想玩伴參加各種活動、陪他玩耍、和他講話、一起開心難過,好像這些朋友真的圍繞在他身邊,他也會讓假想玩伴和其他現實生活中的小朋友一起玩。為什麼孩子會有假想玩伴?

男女假想玩伴大不同
一般而言,女孩比男孩容易有假想玩伴。女孩的假想玩伴常是「小女生」或「小男生」,而非動物或玩偶。而男孩的假想玩伴則常以「動物」為主,而且多與自己的性別相同。有些孩子的假想玩伴是具體可摸、可見的實物,像:布娃娃或只是一條小毛巾,另外,也有些是爸媽看不見的隱形人。

你會經常發現,孩子和這位玩伴談著生活中的大小事:「爸爸媽媽去上班,我們要在奶奶家乖乖等喔!」「媽媽說青菜有營養,你要乖乖吃喔!」,或訴說著自己的感受:「天黑黑的,我保護你,別怕!」孩子甚至會在家裡為小玩伴安排一個專屬位置,幫他穿衣打扮、陪他吃飯。

孩子與假想玩伴的互動,會讓他練習新學會的語言與社會技巧。孩子常像是扮演「導演」的角色,他們自導自演著、也指導假想玩伴該有的行為與對話,無形中培養出孩子的創造力。

去除孤獨感,發展能力
排行老大、獨生子女,或玩伴較少的幼兒,較常發展出假想玩伴。尤其當強烈的感受一出現,如:生氣、害怕或孤單時,孩子們就會想和假想玩伴對話。隨著語言、認知的發展,孩子開始對周遭事物有更多瞭解,他們也會將自己的慾望與生活所學的規範,展現在與假想玩伴玩耍的過程中,如:假想玩伴想偷吃糖果,孩子會說:「不可以!媽媽說過不能偷吃糖,這樣是不對的。」

真真假假 孩子搞不清楚?
大部份的幼兒會幫假想玩伴取卡通人物或同儕友伴的名字、綽號。這種半捏造、半真實的假想玩伴,可能使父母擔心他們是否無法區分真實朋友與假想玩伴,但,其實孩子心裡可是清楚得很喔!

5個輕鬆看待假想玩伴的Tips
不過分干涉 玩伴成為過渡玩具
孩子和假想玩伴玩耍,常是想像力與創造力的發揮,若過於干涉他們遊戲的進行,可能引發挫折感,而使他們失去對遊戲的掌控感。
假想玩伴就像個安全的依附品,陪伴孩子度過各種情感經驗。但隨著時間的演進、孩子的成長,就像所有玩過的玩具,孩子會慢慢遺忘、不再需要這個「好朋友」。 所以當發現孩子有一個想像中的玩伴時,予以適度地尊重、但卻不過分關注,將是陪伴孩子跨越成長的良方。

適時運用 發揮事半功倍的教育功用
有時也可以陪伴孩子進入想像世界,運用孩子對假想玩伴的信賴,促使孩子產生正面行為。例如:孩子不想洗澡時,可以和他說:「韋韋每天都洗澡,洗得香噴噴的!你也一樣要愛乾淨喔!不然,他說你臭臭,就不想和你玩。」適時運用孩子的假想玩伴作為楷模,也以幽默的方式引發孩子表現好行為的動機。

做錯事 假想玩伴不是藉口
如果孩子把玩具丢滿地,甚至把爸媽桌上的文件撒了一地,卻告狀:「都是“韋韋”弄的!」這時可以對孩子說:「我知道韋韋調皮。不過,他都聽你的話。你告訴他「玩具要收好、東西不能亂丟。」你當小老師陪他收拾。」適時讓孩子知道規範,也在要求孩子與假想玩伴共擔責任中,學習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過度要求 也要適時限制
當家人一起吃晚飯時,孩子可能會要求讓他的「假想玩伴」有個位置。這時,將現實情境中的真實需求告訴孩子,讓孩子以真實情境為重,例如:「媽媽知道韋韋想坐你的旁邊,可是爺爺奶奶沒位置坐了。韋韋已經吃飽了,先去休息一下。」

找到真朋友 跟假朋友說bye-bye
孩子因為生活中缺少可以對話、玩耍的同儕,因而創造出能和他互動的假想玩伴。父母也得設法為孩子創造機會,開發真實的友伴關係。當孩子接觸到更多年齡相近的幼兒時,他們對自己的假想玩伴需求度也會隨之降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bolan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