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奇蜜育兒報

 

化解不安,幫助孩子克服退化行為

不管是生理或心理能力,孩子的發展應該像搭電梯一樣,有時停頓在某些樓層,但前進方向不會改變。不過某些內、外在因素,有時還是會讓孩子的行為小小「凸槌」,因此當孩子已經學會的事情,像自己穿衣、吃飯、上廁所、走路、說話等,突然又退回小寶寶階段,變得依賴、不肯自己動手,就稱為「退化行為」。


協助孩子克服讓行為退化的壓力和挫折

摒除疾病等生理因素,孩子的退化行為,通常隨著情感挫折和生活環境改變造成的壓力而來。由於孩子年紀小,即使是大人眼中微不足道的改變,對小小孩來說也可能是個大壓力源,當遭逢突如其來的「困境」,他們只好讓自己回復到小寶寶階段,藉由被大人全然的呵護來獲得安全感。以下列舉三種孩子最常發生退化行為的狀況以及爸媽的應對方式:

■老二誕生,老大也得到關愛
對原本「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孩子而言,弟弟妹妹的出現,往往會讓他倍感威脅,因此產生退化行為以建立心理上的安全感,有時還會故意模仿小寶寶來吸引大人注意。

已經忙到焦頭爛額的爸媽,一回頭看見老大竟然又哭又鬧還尿濕褲子,通常都會忍不住責備老大,但請爸媽轉個念頭想一想,老大這麼做只是想得到大人的關愛而已,因此,請盡量撥空和老大獨處,多抱抱他、告訴他:「媽媽還是很愛你喔!」稱讚他「今天你幫忙拿妹妹的尿布,你真棒!」……如此孩子受挫的情感便能逐漸平衡。

■孩子初入學,需要耐心安撫
不論原本是由長輩、保母托育或者爸媽自己帶,入學對孩子而言,就是從家庭走入團體生活,孩子必須學習紀律、凡事嘗試著自己動手,加上一個渾然陌生的環境,初入學的孩子常會出現哭鬧、生活自理退化等各種惱人行為。

由於這個階段的孩子多半具備了不錯的自理能力,一旦出現退化行為,相對之下比較明顯,也容易讓大人更加不耐。這時爸爸媽媽需要展現更多的耐心,讓孩子有足夠愛的保證,孩子必能縮短適應時間。

■家中重大改變時,要顧及孩子的感受
當家中爸媽失業、生病或爭吵時,都會成為孩子的壓力來源之一。即使孩子未必聽得懂爭吵的內容或了解大人生病的情況,但氣氛的緊繃和不友善,孩子會看在眼裡、聽進心裡的,有時孩子甚至會以為是自己不乖,爸媽才會吵架、生病,手足無措之際,難免會出現退化行為。

有些爸媽將孩子託給遠方長輩照顧,等他稍微大一點時才將他接回身邊。但對孩子來說,突然要離開平時照顧他的人、搬到另一個陌生的環境居住,一時是很難接受的。如果孩子原本的主要照顧者有空,建議最好一同搬過來住一陣子,等孩子對環境比較適應、跟爸媽建立較穩定的生活默契之後,再跟孩子說再見。

給孩子愛的保證以減少退化行為

雖然引起孩子退化行為的原因有很多,但只要爸媽耐心地對待孩子、仔細觀察孩子的反應、溫柔處理孩子的狀況,並努力經營一個安定溫暖的家,就能給孩子最好的「愛的保證」,有了這份保證,孩子出現退化行為的機率自然就會減少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bolan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