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上學的讓人覺得心有77焉

但是每個小孩的情況實在是難以拿捏~父母只能做萬全的準備與接受可能發生的意外挑戰

我覺得該有心理準備的不是小孩~而是沒有經歷過的父母....

隨著小孩子成長的也是父母的過程~不是你生了多少個小孩就有多少經驗

而是每個小孩帶給你的只是讓你多面對多些情況~讓你多做一些準備但這些準備不一定用得上

就像每個颱風氣象局都有預估的路徑圖~但是每次都還是會造成一些傷害

或根本風和日麗~~~

 

 

資料來源奇蜜育兒報

  四個準備動作,讓孩子愛上學
孩子即將上學,面對「學校」這個新環境與新團體,建議爸媽在為孩子在選定學校後,提早一些時間為孩子做好準備以及心理建設,相信一定能幫助孩子減少很多入學後的適應問題。

準備一:在生活中,練習與儲備上學能力

兩歲多的孩子已開始對自己穿脫衣物鞋襪、上廁所、吃飯……等生活事物感興趣,儘管可能還需要大人較多的幫忙,但爸媽千萬別抱著「我來做比較快!」的心態,而剝奪了孩子提升自我照顧能力的機會。

常帶孩子參加親友聚會、到公園玩或參加課程,增加和同伴互動的機會,藉此培養社會技巧;若與人發生爭執,爸媽可以先靜觀其變、不需馬上介入,觀察一下自己或別人的孩子是如何因應處理。

此外,透過飲食均衡提升免疫力、進行戶外活動培養出好體力,都能減少剛進入團體生活被傳染疾病的機會。也別忘了要開始調整孩子的生活作息,孩子才能夠在開學後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每天精神飽滿地去上學。

準備二:參訪學校,熟悉老師與環境

選定學校後,爸媽可以安排2~3次帶孩子到要就讀的學校參觀:讓他感受一下幼兒園的生活,體驗一下校園裡的遊樂器具;拜訪園所長或老師,讓孩子先與老師見個面;看看教室是哪一間、放鞋子的鞋櫃和廁所的位置在哪裡,藉此讓孩子對學校的環境與老師能有初步的認識,也可以利用周末假日,帶孩子到學校附近走走逛逛,熟悉四周環境。

準備三:一起選購適合的上學用具

孩子上學後,凡事都需要自己來,如果能提供順手的工具,就能在孩子自理能力尚未純熟時,幫助孩子做得更好,提升孩子的自信。以下介紹的幾樣上學必備用品,若能和孩子一起準備,也將讓孩子對上學生活有更多的期待。

●好穿脫的褲子:挑選孩子容易自己穿脫的褲子,以免孩子上廁所時不容易脫,而不小心造成尿濕的意外。
●可背式水壺:挑選有吸管、容量適中(約500C.C.)的可背式水壺,不但方便隨身攜帶,也能避免孩子不小心把水灑出來。
●防滑的室內鞋:選擇防滑、魔鬼沾式的室內鞋,讓孩子在轉換不同的活動空間時,更順利且快速地完成換鞋的動作。
●湯匙和防燙小碗:選擇握柄較長、匙身較深的湯匙,可以讓孩子較順利舀起食物;防燙的小碗可以確保孩子不會在抓握時燙傷。
●圖案簡單的襪子:選擇中長度、較鬆、圖案少(以避免孩子被襪內縫線鉤住腳趾)的襪子,方便老師引導孩子學會穿脫技巧。

準備四:共讀快樂上學好書

在準備上學的階段,陪孩子讀幾本上學主題圖畫書,將會讓孩子對上學更有概念、有著正向的期待。以上誼出版的《魔法親親》為例,當書中的小浣熊哭著說:「我不想上學,我想和你留在家裡,跟我的朋友玩遊戲,玩我的玩具,看我的書,盪我的鞦韆。可以讓我留在家裡嗎?拜託嘛~」這段話道出許多孩子初上學時的心聲。透過小浣熊的故事,可幫助孩子面對並紓解對於上學的擔心與焦慮。另外,還有查理和蘿拉系列《我太小,我不要上學》(上誼)、《小阿力的大學校》(上誼)、《小雞上學》(上誼)等,都很適合在開學的前後,跟孩子藉著圖畫書情節討論幼兒園的生活,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協助孩子順利渡過適應期。

 

用自然素材,來玩造形
孩子在兩歲以後,已經可以運用各種素材,來畫一畫、印一印、搓一搓、捏一捏、撕一撕、黏一黏…等遊戲,而這類組合與創作的遊戲,就稱之為「造形遊戲」。透過造形遊戲,孩子可以逐漸體驗到形象、色彩、空間等美學概念。而在戶外隨手可得的自然素材,可以讓孩子盡情遊戲。而在大自然裡觀察、探索,更是讓孩子欣賞美的事物、引發創意最直接的方式。

大自然的和諧感與生命力
在擁有豐富元素的大自然裡遊戲,孩子可以看到從樹葉細縫中灑下的金色陽光,可以聽到蟲鳴鳥叫、聞到花香草香,還有那吹來的徐徐涼風。就是這樣自在的環境,讓孩子可以打從心底感受到大自然裡渾然天成的和諧感和無窮的生命力。

而徜徉在大自然的懷抱裡,孩子可以透過親身的體驗,擁有更豐富的生命經驗,這些都將是美感與創意的基礎。  

觀察讓想像力起飛
有人說大自然是最棒的美術館,對小小孩來說,大自然更是最棒的遊戲場。孩子處在大自然寬廣的環境中,走著走著,隨時都可能有驚喜發生。
孩子會撿起地上有著兩個洞的樹葉,就如同有什麼大發現地告訴你說「這是臉耶」;也可能隨手拿起樹下的兩片枯葉成為他的翅膀,煞有其事地揮動雙臂,開心地說「我飛起來了」;他會跨上一根枯木當作小馬,再到旁邊撿起小果子、小樹枝放進枯木的小凹洞裡,告訴你說「我在餵小馬吃東西」。

每個孩子似乎都有與生俱來在大自然中遊戲的能力,能將具體的觀察加上自由的聯想,讓想像力無限地延伸。你會發現,透過觀察與聯想,「造形」其實隨時存在孩子的生活之中。

碰觸的經驗會成為深刻記憶
除了觀察之外,用手和腳去碰觸也是很重要的體驗,與大自然互動的觸覺經驗往往會成為深植心中的感動記憶。

爸爸媽媽可以鼓勵孩子去抱一抱樹幹,感受樹木凹凸不平的表面質地;也能讓孩子摸摸樹上垂掛的氣根,感覺一下粗細與長度;或是脫鞋後去踏一踏沙地、泥土或是草地,體驗不同質地帶來的觸感。

碰觸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各種自然素材的質地與紋路,這樣的經驗是無法在家中或教室裡取代的。雖然有些孩子可能對於觸碰新的事物,會覺得有些緊張,就像是初次嘗試手指膏覺得有點害怕一樣。所以這個時候,特別需要爸爸媽媽的鼓勵,並且陪著孩子一起玩,當他看你試過也玩得開心,他自然會覺得有安全感而開始大膽嘗試。

排列堆疊的樂趣
除了觀察與碰觸之外,石頭、樹葉、花草都是最棒的造形遊戲素材,孩子可以在沒有玩法與規則限制的情況下,玩出他自己的創意與興味。
當孩子年紀比較小的時候,他可能會執著於把樹葉或石頭撿成一堆一堆的。等到年紀再大一點,他會試著把石頭一個接著一個排成長長的一列,想像是長長的火車;或是會試著把石頭一個一個往上堆疊,變成高高的大樓。也許他發現了一隻可愛的小蝸牛,突發奇想就用石頭幫小蝸牛蓋一個家:或是撿到了幾個小果實,就把石頭和樹葉當作鍋碗瓢盆,煮了一頓豐富的大餐要請你享用。

當孩子在玩排列堆疊的遊戲時,爸爸媽媽也可以稍加引導孩子。你可以試著用石頭、樹葉排出一個笑臉,問問孩子看得出來是什麼嗎?他就會發現,原來石頭和樹葉也可以千變萬化成各種東西,然後再鼓勵他也試著做做看。

排一排、堆一堆,這些看似簡單的遊戲,其實是孩子正試著把腦中對事物的印象,透過組合與創作的方式,重新再具體表現出來。這是需要心智的成熟以及不斷的練習,然而在大自然中的造形遊戲,正提供了孩子一個玩得樂此不疲的方式。  

貼近自然擁有開放心靈
就是這樣自在地看著、玩著,你會發現,小小孩透過親身的操作與體驗,以及不帶任何學習目的遊戲過程中,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彷彿都有了新生命。也是因為孩子的心中沒有存在著框架與標準答案,所以他可以透過最直接的觀察,發現了許多大人沒有想過的事、沒有看過的景色,這就是孩子為什麼能夠從大自然中得到無窮的美感與創意的原因。

所以多讓孩子接近大自然,他會擁有一顆開放的心靈,去欣賞、去尊重自然萬物的特色,也懂得去接納、去體驗自然萬物的景象。

造形遊戲的最終目的
也許從小玩造形遊戲的孩子,將來不會成為偉大的藝術家或發明家,但是他會懂得欣賞世界上美的人事物,也會是一個有創意的人。更重要的是,他會擁有一顆柔軟、敏銳的心,能夠有自信地面對未來,他也會懂得欣賞人與生活中各種奇妙、美麗的景象,並且內化成他的審美觀和品味。

所以,多給你與孩子一些空間和機會,去嘗試原本你可能覺得有些麻煩或是有些困難的造形遊戲吧!

除了孩子會覺得好玩有趣之外,這些遊戲是美感的基礎,也能啟發孩子的創意與抽象思考。而孩子在創作的過程中,你會發現你的小寶貝是這麼有創意、有想法,你也會發現原來孩子的世界裡是這麼的豐富、這麼的繽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bolan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